尊师重教 数千年中华文明的传承
日期:2022-06-03 10:13:34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9.10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今天,广大教师迎来了自己的节日——教师节,全社会都在向教师表达崇高的敬意。那么,您知道教师节为何定在这一天吗?古代教师又是如何选拔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教师这个职业,了解它的古今变迁,追溯我国历经数千年传承至今的尊师重教优良传统。

1 尊师重教古来有之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尚书》中记载:“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说的是上天佑助天下的民众,为百姓选立君主、师长,为民立君以安民,为民立师以教民。而为君为师者,应当协助上天安抚、安定天下百姓。教师,作为一种神圣的“职业”,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就登上了历史舞台,与君主相提并论,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教师与学校密切相连,我国学校起源很早,《大戴礼记·五帝德》称帝尧时“龙、夔教舞”,《尚书》记载舜命夔“典乐、教胄子”,可以推测在三皇五帝时已经有学校的雏形。不同的历史时期,学校使用过不同的名称,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与当时的西方相比较,我国的老师非常受尊崇,早在西周时期,《太公家教》已记载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礼记·学记》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吕氏春秋·劝学》称:“事师之犹事父也。”

荀子在《礼论》中把“礼”最核心的内容归结为“天地”“先祖”“君师”三项,他认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释奠属于“三礼”中的“君师”之礼,所谓释奠,即陈设酒食用以祭奠先师先圣。《礼记·文王世子》中记载:“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师先圣”。释奠既作为古代学校的一种典礼,又是学校的一项制度。所祭奠者,在周代为周公;汉代以后,又加入了孔子,与周公分别尊为先师、先圣;宋元以后,又尊孔子为师圣,成为祭奠的主要对象,此外还包括孔子的72位贤才弟子。

重庆的孩子们为老师表演手语舞,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2 孔子打破教育垄断

在古代,老师的地位很高,有的甚至就是一种官位,如太子的老师,就有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和少师、少傅等,这些虽无实权,但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俸禄也不菲。不过,古代并没有教师节之说,只是官府会在特定的日子给老师、先生庆祝,表达尊师重教之意。

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可算作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位职业教师。在他之前的历史时期,教育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享有,直到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凡有向学之志者,无论贵贱均可成为其学生,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普通百姓才开始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将孔子生前所居房屋三间改做寿堂,陈列他生前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并按岁时祭祀。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自淮南过鲁,以太牢祀孔子”,开启历代帝王祭孔的先河。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立起孔庙。黄宗羲在《与陈乾初论学书》记载:汉、晋时期,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日这天,皇帝都要率领文武官员去祭拜孔庙,还要邀请“国子学”“太学”的经师入宫“布席函丈(教师)为饮食之客,席间词赋其娱。”各地官府也纷纷效仿,这天除了祭奠孔子,还要“置休经师”“授束脩”,也就是说,我国古代虽没有明确规定将孔子诞辰日设为教师节,只是官方引领祭祀,但教师已开始享受节日休假、会餐、发福利等待遇。唐宋时代,每到孔子诞辰日,各州、府、县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典,并且国子监、书院以及州、府、县也会选拔成绩突出者为“司业”,报送朝廷,这些“先进工作者”最高可获赏银500两。

民间也会在孔子诞辰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表达敬意。据《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在北京,八月的“先师诞”是与上元、七夕、中元、冬至等一样的重要节日,民间“禁止屠宰、祭文庙,各书室设供,师生瞻拜”。在山西,“祀至圣”是重要的节庆礼俗,《晋祠志》记载:“士大夫陈设脯醴致祭于文昌宫。其各馆师弟均于是日祀之。”在山东,孔子诞辰日当天必须要师生会餐,先拜圣人后拜师。在我国江南地区,孔子诞辰纪念活动遍及乡村,清末陈濠在《冬暄草堂遗诗》咏其情景:“乡闾观礼古风饶,俎豆尼山况不祧。冠带儿童都整肃,圣人生日是今朝”。晚清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学堂于“孔子诞辰日庆祝行礼后放假一日”,可见,孔子诞辰日是当时学堂特有的假期,充当教育节日。

学生们摆出“老师辛苦了”的字样感谢老师。

3 古代老师也有“资格考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与现在的泛指不同,在古代,老师是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是很郑重或者严肃的称呼。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老师的定义才逐渐扩大,称呼也很多,如先生、夫子、师父、师傅、西席、教授、博士等。

古代的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官学和私学:官学,相当于今天的公办学校,有编制限额,需要任职资格以及考试上岗;而私塾教师应聘门槛也不低,聘期考核严格。

西汉以前,官学教师多为推荐,不需要考试。东汉时期出现了教师“资格考试”——如果想成为太学博士,须通过太常主持的考试,经学名流才有任职资格。而且,教师个人的教学经历和年龄都有“门槛”,要求其曾教过学生50名以上,年龄不小于50岁。唐代科举制度确立后,担任博士逐渐要求科举出身者。

公元1076年实施的“教官试”制度,大概是我国教育史上最难通过的教育主管和教师资格考试。《文献通考》中称,由于考试过严,公元1078年全国州、县的教授“只五十三员”“盖重师儒之官,不肯轻授滥设故也。”明清教官基本由进士、举人、岁贡生出身者担任,出身资格成为主要选拔标准。

此外,古代教师的升迁还得凭借学生的成绩“说话”。从明代起,我国对教师考核不光是“量”够,还得“保质”。明朝对教育主管和教师的考核,除了和其他行业官吏相同的“考满”“考察”外,还单设有“学官考课法”。这是明太祖朱元璋推出的教师考核制度,于公元1393年颁行。该考核办法的中心是,“以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名数为则,定拟升降”。据《明会典》记载,府学教授有9名学生在乡试中举,州学学正有6名学生中举,县学教谕有3名学生中举,方算称职,可获升迁资格。平时对教师也有考核。如在月考中,学生三个月无长进,教师要被扣工资,主要是“罚米”。要是在学年末的“岁考”中学生仍无进步,府州县地方官及所属学校教师除被“罚俸”外,还要被“训导”,甚至可被官员直接罢黜。明代南京国子监祭酒黄佐的《南雍记》记载,永乐七年六月,国子监学生唐谦等想做官,吏部安排考试,结果成绩很差,按照规定应该把主管教学的司业赵季通治罪。明成祖朱棣虽然放过了他,但就此向全国下发“红头文件”,规定“凡弟子员再试不知文理者,并罪其师,发烟瘴地面安置。”

成为私塾教师虽然不需要考试,但是“应聘”也不容易。一般聘期一年,根据考核结果,决定是否续聘。

如此严苛的入职和教学业绩考核,难怪明代的朱载堉曾写过一首《教学难》,把教师的不易写得非常到位:“教学难,教学难,好将道义惹仇嫌。出入由人管,饥寒谁可怜。打他就说不读罢,不打又说师不严!”

4 我国教师节的变迁

在我国的近现代历史上,教师节定在哪天历经了多次变迁。

最早的教师节要追溯到1931年。当时正值国难当头,邰爽秋、程其保等教育家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并以“唤起社会关注、教师团结,共谋救助”为纪念主旨,以唤起整个社会对于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他们怀着一颗教育救国之心,在报纸上联合发表了《敬告全国同胞书》,同时还定了教师节目标,包括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地位,增进教师的专业修养,保证尊师重道风气继续传承等。这个教师节的倡议并未得到当时政府的承认,但在民间产生了一定影响,多地会在“双六节”自发庆祝。

在全国各界的推动下,1939年政府决定以孔子诞辰的8月27日确定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由于抗战等原因并未能在全国正式推行。这个纪念日也遭到了不少著名学者的异议,原因是孔子诞辰日是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按照公历来说,应当为9月28日。到底该按农历算,还是按公历折算,多方争执不下,于是在一段时期内每年会出现两个教师节,因为有些地区在农历的八月二十七日举行纪念,也有些地区改为公历9月28日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就恢复了6月6日为教师节。当时教育部也通告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1951年劳动节前夕,教育部部长发表讲话,宣布将“五一”和“教师节”合并,可惜的是,由于劳动节的影响力太大,无法体现出教师节的自身特点,全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五一”教师节。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建议恢复教师节。后教育部提交了有关建立教师节的报告,1985年1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这一议案,将每年的9月10日确定为教师节。当年9月10日,国家教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庆祝教师节。之所以要将这个日子定在9月10日,其实有多个原因:每年的9月,都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阶段,从开学之初,就为尊师重道奠定了一个良好开端。由于教师节的推广,教师的声誉也在逐步提高,这一职业更加受到人们的尊重。

从2004年开始,不断有专家学者呼吁将我国的教师节改为孔子诞辰日9月28日,但争议一直较大,目前仍无定论。

延伸阅读

各国教师节怎么过

人们把教师誉为“辛勤的园丁”“智慧的天使”“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教师节,体现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尊敬。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发布《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将每年的10月5日定为世界教师日,以引起各国对教师的关注以及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同时表彰他们对教育的贡献。

新冠疫情加剧了世界各地教育系统所面临的挑战,2020年世界教师日的主题是“教师:危机中的领导者,未来的重塑者”。

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早确定教师节的国家。早在1890年5月18日,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的毕业生为了感谢老师教育之恩,纷纷向老师敬献彩带,老师在彩带上签名后还给学生留作纪念。这项活动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于是就将此日定为教师节,每年举行庆祝活动,迄今已有130多年历史。

其后,世界各国群起效仿,设立了本国教师节。每年10月的第一个周日是俄罗斯的教师节。当天,学生给老师送去鲜花。许多中学、职业院校及高等院校还会举行庆祝教师节活动,学生们会组织晚会、表演戏剧等为老师庆祝节日。

德国作为拥有悠久教育传统和优良教师培育制度的国家,对教师节十分重视。1990年两德统一后,将每年的6月12日确立为教师节。当天,德国各地都会开展尊师活动,逐级召开表彰优秀教师代表大会,对教师的工作表达敬意。学生也会给老师送礼物,通常是大多数德国人喜欢的巧克力,老师收到后会高兴地展示出来,并给学生写信表示感谢。

美国的教师节不能称为节日,而是“谢师周”,通常是在5月第一个完整工作周的周二,而且持续一周。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家长联合会的家长们就会一起买一份富有心意但并不贵重的礼物送给教师,并与教师一起开展联谊活动。学校也会在“谢师周”的最后一天组织教师的聚餐活动,大家坐在一起吃饭聊天,校长到场对每位教师表示感谢和祝福。

新加坡也有法定教师节,即9月1日。这一天所有老师都放假,政府会组织教师节群众大会,先由学生表演各种歌舞、集体操、朗诵等节目,此后由老师发表誓言。

各国教师节虽然日期不同,庆祝形式也各不一样,但目的都是为了表达人们对教师的敬意。也有一些国家虽然没有教师节,但他们也会在特定的日子为老师送去祝福和感谢。

日本没有教师节,但中小学教师在日本被视作最神圣的职业,教师被称为“先生”,与议员齐名。早在1951年,日本教职员组织制定了《教师伦理纲领》,用以指导教师的道德行为。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非常高,他们平时出门坐公交车,胸前都挂着教师牌,车上乘客看到后会起来让座。在普通商店、超市,都有专门针对教师的打折商品,持教师证件每天都能享受到优惠。

澳大利亚也没有教师节,师生关系比较平等,学生可以直呼老师姓名。英国只有中文教师节,在每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法国人将教师比作人类智慧的天使,教师普遍受到法国人民的尊重,他们将教师节与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合二为一,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仅此一例。届时,家长和学生会带精美的礼物到老师家去做客,地方长官和社会知名人士都要在这一天参加庆祝活动。

相关链接

教师节的主题邮票

美国教育协会成立百年时发行的邮票。

我国发行最早的一套教师节邮票是在1947年8月27日,全套邮票共4枚,图案内容均与孔子有关。

邮票设计者在绘制第一稿孔子像时,最先选中的素材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一幅孔子画像。但邮政主管官员在审批时觉得这张孔子像“世俗味有余,圣贤气不足”,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上海提供了清末民初南海的一位画家关蕙农所绘的孔子闲居图。这幅半身像反映的是孔子闲暇时调整乐器时的情景,既有师者的风范,又不失君子的儒雅与圣人的仙姿。众人看后十分满意,这张孔子的古装半身像就成为第一枚教师节邮票设计原稿。

1986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国发行的教师节邮票图案简洁明了,是一块黑板、讲台上还放着一簇献给教师的鲜花,画面寓意深刻,是尊师重教的高度概括。2014年是第30个教师节,纪念邮票采用比喻的手法,第一枚“放飞希望”,将讲台上的粉笔盒与黑板上的粉笔画结合,构成了一幅共生图形,代表“希望”的热气球遨游于知识的宇宙;第二枚“师恩难忘”,从“桃李满天下”的概念入手,将教师的形象幻化成张开双臂的树干,托起学生们的一张张笑脸,形象地表现了教师的社会作用和卓越贡献。

联合国曾于1964年发行了一套有关教育的纪念邮票,画面的黑板上写着“教育是为了进步”。从1994年开始,联合国将每年10月5日定为“世界教师日”。有不少国家都发行过纪念邮票,比如加拿大的邮票上,有教师的身影、黑板、黑板擦、粉笔、板书,黑板上还写着“教学=旗帜”;塞浦路斯发行的邮票是横双连形式,左边是教师黑板板书的传统教学,右边是电脑、鼠标、键盘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令人耳目一新。

核发: 收藏本页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相关链接